首页

>一线快讯

英雄本色——追记市公安局古城派出所副所长杨海升

时间: 2003-04-03 00: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一 
  战友的伤口在流血,歹徒的尖刀在滴血,赤手空拳的他挺身而出,与持刀歹徒展开了殊死搏斗—— 

  迎刃而上 尽显英雄本色 

  “他们又开始赌了!”3月15日下午1时30分许,古城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称府前街与永安路交界处的原东棉食堂内,有10余人正用扑克牌以“32张”方式聚赌。据称,从今年正月开始,一些游手好闲之辈就经常在那里聚赌。 

  闻警后,正在家休息的杨海升一边骑上自行车往所里赶,一边通知民警陈钢组织警力。杨海升赶到所里,陈钢已组织好13名民警和协警待命。杨海升将人员分成两组,一组由陈钢带队从赌场前门进入,自己则率李双龙、王永希等3名协警守住后门。 

  “警察来了!”两组人员刚到达指定地点,得到报信的赌徒炸了窝似的从后门往外窜,其中3名赌徒已逃出门外。杨海升见状,立即亮出警官证,喝令:“我们是古城派出所的,都退回屋里接受检查!”在杨海升及3名协警的拦截下,赌徒们心犹不甘地退回屋内。慌乱中,一名光头赌徒自己跌倒在地。 

  见赌徒都开始往房内退,李双龙、王永希准备上前检查。不料“光头”从地上一骨碌爬起,从腰间抽出一把长达30厘米的杀猪刀,一边劈头朝李双龙刺来,一边狂叫:“你们过来我就把你们做了!”李双龙猝不及防,右胸挨了一刀,鲜血顿时喷涌而出。李双龙边退边喊:“我被刀刺了。”一旁的王永希赶忙去拉他,只见眼前一道寒光,“光头”的尖刀又挥了过来,王永希本能地用手一挡,尖刀划过皮包,刺中了他的右肩。 

  这时,3名赌徒趁乱逃出后门,另一协警员紧跟着追去。 

  战友的伤口在流血,歹徒的尖刀在滴血,但这一切并没有吓倒杨海升。“哪里逃!”赤手空拳的他一个箭步冲了上去。见又有民警上来,“光头”挥舞着尖刀迎面刺去,杨海升身体往右边一侧,尖刀从他的胸前闪过,刺中了左肋。杨海升则死命紧紧抓住尖刀,与“光头”展开了殊死搏斗。 

  此时的“光头”,像一头发了疯的野兽,他自恃身材高大,将不足一米七的杨海升拼命往外挤。杨海升则捏住尖刀狠狠向里推,一时间,他双手虎口全被割裂了,鲜血汩汩而出,顺着刀尖流滴到地上。 

  见难以挣脱,发狂的“光头”突然用右腿膝盖顶向杨海升的大腿内侧。疼痛难忍的杨海升,下意识地松了一下手。就在一瞬间,只见寒光一闪,“光头”的尖刀狠狠地捅进了杨海升的左胸。也在一瞬间,杨海升的双手再次抓住“光头”手中的尖刀,并用肩膀将歹徒死死顶住,“光头”还是没能跨出门外半步。 

  杨海升警服的胸前渐渐地湿了,先是一块再是一片,格外刺目,越来越重的血腥味在空气里弥漫着。流血过多的杨海升体力开始有所不支,“光头”趁机把他推到门外,见此,杨海升一边牢牢地扭住“光头”持刀的手不放,一边竭尽全力用肩膀把“光头”往里推…… 

  一步,二步,三步……“光头”被杨海升顶到了胡同尽头的墙角边。 

  正在前门处置赌徒的另一组警力听到后门有激烈的打斗声,迅速冲了过来。协警郭秀涛看到杨海升和“光头”正在墙角扭作一团,连忙冲上去,和紧随其后的陶开柏合力将其制服。 

  杨海升吃力地靠在墙角边的花坛上,一手捂着左胸伤口,艰难地对民警陈钢说:“我有些熬不住了,你负责把现场处理好。” 

  杨海升被迅速送到台州医院。当杨海升的胸腔被打开时,见多识广的医务人员惊呆了:血,整个胸腔都是血,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通过医务人员的努力,十几分钟后,杨海升的心脏开始有了微弱的跳动。但终因肺贯穿,伤及肺门及肺大血脉,伤势过重,失血太多,回天无力。当天下午4时,年仅36岁杨海升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离开了他心爱的公安岗位,离开了朝夕相伴的战友和无限眷恋的亲人。 

  尖削的脸,谢顶的脑袋,坐在审讯室里的“光头”像泄了气的皮球,全没了行凶时的嚣张。 

  据警方介绍,他叫李方校,今年47岁,白水洋镇黄坦下宅人。父母早亡的李方校从小不务正业,至今光棍一条,一直没有正当职业,向来以赌为生。用他自己的话说,从8岁开始,便一分钱两分钱地与人赌,随后是几角、几元。一天不赌就浑身难受,即使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也要借几元钱,过把赌瘾,打工挣来的几个辛苦钱,也全扔到赌场里。 

  1994年6月,因非法拘禁他人,李方校被宁波江北法院判刑5年,直到1998年10月才得以释放,此后,他更是破罐子破摔。据他自己交代,这次持刀伤人,“主要是因为自己赌博已被公安部门处理过3次,如再次被抓住,就要被送去劳教。” 

二 

  没有振聋发聩的誓言,没有显赫卓越的功绩,16年从警路,杨海升用默默无闻的工作,朴实无华的热情,诠释着“人民警察”的全部内涵—— 

  兢兢业业 平凡缔造辉煌 

  或许有人不知道,或许有人知道了也不会相信,生活节俭,经常一身警服,像样衣服没有一件的杨海升,是一个千万富翁的儿子! 

  杨海升父亲创办的彩灯厂,每年产值上千万,去年在全市120家“希望企业”中排名第63位。父亲给自己的彩灯厂起名为“真升”,“真”是做生意要真诚、守信,“升”字寄托了父辈对儿子的无限情感和希望。“我老了,你弟弟文化程度又不高,你到厂里来吧!”父亲看到儿子整天忙忙碌碌又非常清苦,数次提议他离开警界,帮他管理企业。父亲多次承诺,给他50万元的年薪,都被儿子拒绝了。杨海升说他只爱这一身警服,只想当一辈子警察。 

  金盾是杨海升从小的梦,那年中考,他的分数远远超过中专录取线,家里人要他读热门、又有前途的金融专业,但杨海升还是上了省警察学校。 

  在杨海升牺牲后,其家人提供了33本日记。从1987年穿上警服起,杨海升就开始记日记。正是这33本厚厚的日记,无声地记录了一个警察16年的从警路,记录了一个人民警察对党、对人民无限的忠诚和热爱。通过这些日记,我们领略了杨海升崇高的人格魅力。 

  在1993年的一本日记里,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句话: 

  7月1日 雨 

  今天是党的生日。我祝党生日愉快,共产党的宏伟目标能顺利实现。 

  在一本日记的扉页上,杨海升抄录了这样一段话: 

  只知工作不知休息的人,犹如没有刹车的汽车极其危险,而不知工作的人,则和没有引擎的汽车一样,没有丝毫用处。休息的真正价值,只有工作的人方能体会。 
——福特 

  16年来,杨海升就是用这段话为座右铭,努力而勤奋地工作着。16年来,他先后在5个派出所工作过,几乎做遍了公安基层的每项业务。无论是在哪个岗位,做哪项工作,他都是干一行爱一行,始终保持埋头苦干、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在杨海升刚参加工作时担任所长的金荣秀告诉记者:“杨海升这个人挺踏实,那时整天呆在所里工作,以所为家,这样的小青年是很难得的。” 

  1987年,刚参加工作的杨海升担任小芝派出所内勤,并兼交通管理员,当时由于所里警力紧张,档案工作一直没有专人管理,可以说是杂乱无章。所长就安排他尽快把所里的档案整理出来。杨海升接受任务后,二话没说就干了起来。他白天忙于处理手头的其他工作,晚上即沉入档案室。盛夏的档案室,不仅充满霉味,而且密不透风,闷热得像蒸笼,人进去一会儿,衣服就能拧出水来。但杨海升毫无怨言,逐件整理,编写目录,装订成册。就这样整整干了3个月,杨海升把3960份档案整理得井井有条,使派出所档案室达到了规范要求,为今后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1995年的一本日记里,我们翻到了难得一见的杨海升关于儿子的记录。 

  5月28日 星期日 晴 

  今天到东塍将儿子接更楼住几天,因东塍流行一种大脖子病。 

  那么,这位长年忙忙碌碌、难得见儿子一面的当警察的父亲又给了儿子怎样的关爱呢,我们再来看看接下去的日记。 

  5月29日 星期一 雨转晴 

  上午,在所处理事务。 

  下午,去市招三楼会议室开会,暂住人口工作会议。 

  5月30日 星期二 阴雨 

  上午,雷毅、陈敏俊、周贤福、杨志华等人到派出所工作。 

  我同周建成陪雷毅、杨志华到石鼓桥头搞三道防线工作。张如福陪同周贤福到乡政府。 

  贵州兴义市公安局张春生、王开友、赵正修三同志到我所联系工作。 

  下午,陪同到白毛。 

  5月31日 星期三 雨 

  今天,正式干警全部到市招三楼会议室进行人民警察法学习。 

  6月1日 星期四 晴 

  上午,雷毅、杨志华,机械厂保卫科二同志到派出所绘图表等事项。 

  下午,带林海旺到大桥头厂。 

  日记清晰而又明确地记录着,忙忙碌碌的父亲,并没有多少时间陪儿子,哪怕是在“六一”儿童节这一天! 

  杨海升最后工作过的古城派出所所长徐高献说:“我调到古城所还不到二个月,就深被杨海升的工作热情和劲头所折服。所里几个副职,我和他谈话最多,他工作废寝忘食,经常看到他中午、晚上不回家吃饭,弄点快餐将就一下又投入工作。” 

  就在牺牲的前一天晚上,杨海升还和其他民警一起审查一个卖淫嫖娼犯罪嫌疑人,直至深夜3点多钟。结束后杨海升安排其他民警去休息,自己又赶到市区治安中队核实情况,等他回到家里已是15日早晨将近5时了,早起的人们有的已经在早锻炼了。15日上午,杨海升又准时参加了局里组织的十六大精神主题教育报告会。吃过中饭,刚躺下想休息一会儿,又接到群众举报,杨海升二话没说,匆匆爬起,直奔单位,赶赴现场,直至流尽了身上最后一滴血。 

三 

  无论是当普通民警,还是在担任基层所队领导职务,遇有危险,杨海升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赤胆忠心 热血铸就警魂 

  1989年的一天,一名醉汉腰上别着两把菜刀手持铁棍在小芝街上见人就砍、见物就砸。当时正值夏天,衣衫单薄的人们,纷纷躲闪,胆小的小孩子吓得哇哇大哭,但无人敢上前阻拦。杨海升接警后,带着民警林荣驶赶到现场。车还未停稳,杨海升就冲上去夺取他手中的铁棍,并将他掀翻在地。酒劲加上蛮劲,醉汉又踢又咬,但杨海升全然不顾,终于将其制服。 

  1994年2月26日夜,杨海升获悉一抢劫逃犯带刀躲在张家渡大岙村一座山上的看山屋内,立即带领民警前去抓捕。“我先上!”杨海升第一个破门而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还在睡梦中的逃犯按在床上。检查后发现,逃犯的床头还藏了一把砍柴刀,月光下森森地发着寒光。 

  1993年3月的一个晚上,张家渡法庭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遭到上百名村民的围攻,事态相当危急。杨海升赶到后临危不惧,迅速安排民警陈云龙等人将被困人员带到稍微安全的地带,自己则跳上一块大石头,独自面对情绪激动的群众,苦口婆心做好解释和说服工作,并动员村干部配合,最后终于稳定了村民的情绪,使法庭人员执行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1996年底的某一天,杨海升带领民警去辖区望洋店村抓捕因寻衅滋事的犯罪嫌疑人陈汉广。当杨海升得知陈躲藏在始丰溪的一条船上时,就雇船去抓捕。慌不择路的陈汉广竟一下跳入河中逃跑。当时天气很冷,陈跳下水后一直在挣扎。杨海升见状后即和协警队员吴锦正跳入水中救他。陈汉广被救到岸上时双目紧闭,围观群众均认为他已死亡。可杨海升却立即着手施救,嘴对嘴进行人口呼吸,终将他救起。转天,陈的亲朋好友赶到派出所千恩万谢。 

  民警周贤正深情地回忆道,1995年,杨海升在更楼所任所长期间,经常和民警们一起夜间设卡。有一天夜里,他和周贤正负责在公路上拦车。当发现有一辆皮卡车速度很快,没有停下的意思时,杨海升飞快地冲上去,将站在路中央浑然不觉的周贤正推了一把,皮卡擦着杨海升呼啸而过。事隔多年,提起往事,周贤正还心有余悸,“好险啊,当时,我吓出了一身冷汗,正是杨所长狠命一推,才使我和死神擦肩而过啊!” 

  今年54岁的东塍镇溪东人陈正琴回忆道,杨海升年少时,就有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那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秋季时节,她当时才6岁的儿子徐世超在放学途中,不慎掉入村内的荷花塘,恰巧被放学路过的杨海升看见。才15岁的杨海升衣服也没脱当即跳入水中,凭着半生不熟的水性,坚强地将徐世超使劲地往岸上推去,经过10多分钟的努力,终于将他安全地弄上了岸,而自己差点丢了小命。 

  同事、亲友们一致评说:“杨海升是一个没有爱好的人。他不抽烟,不好酒,不打牌,更说不上逛舞厅、泡桑拿,他惟一的爱好就是空闲时找人下盘围棋。”一位熟悉杨海升的朋友说,他平时自己不抽烟,也不喜欢别人抽烟,说是闻不惯那烟味,有事找他,总说:“先掐了烟再说话!”惟独下围棋时例外,满屋烟雾缭绕,他也浑然不觉。 

  或许正是这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构筑了杨海升至纯至净的心灵境界,涂抹了他人格魅力中最耀眼的亮色。而16年的浩然正气在默默与平凡酝酿成的感动中积蓄,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终于爆发,铸就了永恒的辉煌。 

四 

  早春的绵绵细雨冲刷了英雄洒下的鲜血,亲人、朋友无尽的泪水留不住英雄远去的脚步,但总有一些东西冲不掉,带不走,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上—— 

  壮举千秋 惊天地泣鬼神 

  当我们来到杨海升牺牲的小天井时,看到的是一派草木葱茏的春天景象:桅子树在春日阳光的滋润下,绿得像涂了一层油;几朵茶花,开得就像小姑娘明媚的笑脸,盈盈欲滴……早春绵绵的细雨已经冲尽了英烈洒下的鲜血,曾经的悲壮一幕似乎已经远去。 

  但爱、感动,总有什么东西会留下的,那是亲人们心头永远的痛。一提起杨海升,他的妻子郑紧晨口未开,泪已先下:“那天我还买了他最喜欢吃的猪脚,准备晚上烧给他吃的呀!他答应我很快就会回来的,可——”9岁的杨一宇用纸巾一遍遍给泣不成声的妈妈擦去泪水。曾经的恩爱夫妻,如今已是阴阳两相隔了;而父亲温暖的大手再也牵不到孩子了……这是怎样伤痛的一幕,我们别过头去,不忍看下去。 

  杨海升一直在乡下派出所工作,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直到1998年7月才调到城关。由于一心扑在工作上,杨海升对家庭的照顾极少,妻子怀孕期间也没有好好地陪过她一夜。孩子出生那一天,他也没能在妻子身边。孩子两个月大时有一天发高烧,体温达40.2℃,妻子非常担心,要他赶快回来,而他却说:“我实在走不开,你是医生,你自己处理好了。”妻子只好独自含泪送孩子去医院。 

  郑紧晨告诉我们,和杨海升结婚以后的最初日子里,我不能理解:难道因为你是个警察,就该撇下新婚的妻子,没日没夜地工作?他告诉我:我热爱警察这份职业,这是一份特殊的职业,你选择了做我的妻子,就应该学会做一个警察的妻子。 

  郑紧晨说,十几年了,我早就懂得了这句话里的含意。做他的妻子,就意味着每天都在提心吊胆中度过,只有深夜他安然无恙地回到家,我才能安心入睡;做他的妻子,就意味着家里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必须一个人撑着,不能指望他的出现;做他的妻子,就意味着逢年过节,当别人欢欢喜喜放鞭炮,吃着团圆饭的时候,我和孩子必须等在桌旁,一遍又一遍地热饭热菜等他回家。儿子也特别懂事,特别能理解爸爸。他上小学二年级时,在一篇作文里写道:“我的爸爸是个警察,他经常不在家,我老是见不着他。他没空陪我和妈妈,也不能带我去玩。可是爸爸却能抓坏蛋,保护我和妈妈。我为有这样一个好爸爸而骄傲,我爱我的爸爸。”晚上杨海升回到家,看了儿子的作文,在他的床前默默地坐了足足一个小时,泪水在他眼眶里直打转。 

  其实,杨海升因为太明白警察是危险的职业,因此,对生命、对亲情有着特别深刻的理解。难得空闲在家,杨海升总是抢着干活,就在牺牲的这天中午,他把家里的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还灌了煤气,还把断在房门锁孔里的那截钥匙慢慢钳了出来。就在牺牲4个月前,杨海升突然拉了妻子说:“我们去拍结婚照吧!”结婚时,杨海升一直忙,连结婚照也没拍,这次他私下和照相馆联系好,定下时间,给妻子一个惊喜。如今这张照片成了两人最后的合影…… 

  感动的又何止是亲人们呢!杨海升受伤后,台州医院绿色通道全部打开,畅通无阻,抢救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深静脉插管、浅静脉置管、快速补液扩容、交叉配血……仅仅几分钟,手术准备工作即告完成。 

  而医院门口,有人驾着警车呼啸而至,有人骑着摩托车飞驰而来,还有人蹬着自行车气喘吁吁,甚至有人从附近的家中大汗淋漓地疾步赶来! 

  一切想着英雄需要,一切服从英雄需要,一切为了英雄需要。医院采血处前排起了长龙,局政治处主任许仁强第一个挽起袖子,20多位紧急赶来的特勤队小伙子们静静地等候着,等候着随时为英雄献血。 

  而伤痛的又何止是亲人们呢!杨海升牺牲后,省公安厅,台州市委、市政府领导非常重视。省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王辉忠作出指示“全力抢救伤员”,并派员代表厅党委连夜赴临海慰问。台州市委书记史久武、副书记薛少仙也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做好善后工作。台州市委常委、市公安局长陈子敬,临海市委书记马世宙,副书记王以琅,台州市公安局副局长许德佳,市局党委副书记、政治部主任王如考,临海市委常委、公安局长江连青,政委张春晓等领导亲临现场指导,慰问受伤民警及家属。3月17日,临海市公安局党委作出了《向杨海升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局民警向杨海升同志学习。同一天,局里为英雄特设了一个气派庄严、肃穆的灵堂,并派民警日夜为他守灵。3月18日,省公安厅、国家公安部先后发来唁电。3月19日,临海市委作出决定,追认杨海升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市人民向杨海升同志学习。3月20日,市政府决定,追认杨海升同志为“临海卫士”荣誉称号。 

  3月22日,杨海升追悼大会在市殡仪馆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员会副书记、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周才康,省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王辉忠送来花圈,深表哀悼。 

  何水仙赶来了,在杨海升的灵前长跪不起。 

  住小芝派出所边上的何水仙、郭国庆夫妇,因为工作关系与杨海升认识,此后经常得到杨海升的关照和帮助,杨海升经常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4年前,何水仙到张家渡做生意,向杨海升借了5000元钱,后来还了3000元,尚余2000元一直未还。2001年8月,杨海升从四岔办事处路过小芝,到郭国庆家,发现郭的儿子郭阳因车祸瘫痪在床。杨当时身上没带钱,他叫郭国庆夫妇不要灰心,一定要治好郭阳的病。何水仙拿出2000元钱还杨海升,杨说:“都什么时候了,还提钱,先把人治好,这2000元就算我的一点心意。”同年10月,杨带着礼品,特地从临海赶到小芝,看望病中的郭阳。 

  “我们的好校长啊,你一路走好!”高联高级中学师生赶来了。1998年,杨海升调到东湖警务区担任警长,兼任高联中学等多所学校法制副校长。为了搞好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他首先建立法制宣传网络,在学生会中,设立一名分管法制的副主席,每个班级有一名法制副班长,负责法制宣传和督促工作,并在学校设立法制宣传栏,定期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及校规校纪。其次,他组织东湖警务区民警对校园周围的治安秩序进行整治,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净化了校园的育人环境。另外,他多次组织全校师生学习法律知识,用以案说法等形式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有关条款进行讲解。平时,他积极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新路子,经常深入学校调研,撰写论文,并多次与做医生的妻子探讨青春期女生生理、心理特点等问题。他的法制教育工作经验曾在台州市有关会议上作典型介绍。“我曾经常打架、酗酒、抽烟……过去我一直以为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上了法制课以后,我才觉得这是犯法,懂得了法律常识,才能规范我们的行为,我感谢他呀!”采访时,该校一位学生流着眼泪说。 

  平时在崇和门广场卖糖的汉子挑着担子赶到了。 

  城里的、乡下的、熟悉的、不熟悉的,纷纷赶来,最后看英雄一眼,最后送英雄一程。 

  自古人心是杆秤,为百姓牺牲,人民总会铭记的!  
稿件来源:临海日报       作者:赵 虹 陈先米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