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2-05-22 00:00:00 来源: 大田街道
大田街道高度重视村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二十年来,一直坚持“党员学习日”不放松,创造性地打造“村务学社”,形成了党员学习日、村务议事日、集体破难日多位一体的村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效模式。
一、打造“党员学习社”,建立长效的学习动力机制。一是建立“长、老”领学机制。为最大限度地保证村级党组织正常、持久、有效地学习,采取以党员干部中的长者和离退老干部为组长的“长、老”领学机制,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在党员干部中的威信,以老党员、老干部积极、严谨的态度影响带动全体党员,保障每月1天、甚至每月2~3个学习日的持续坚持和20多年学习记录的完整保存。如大田街道方家弄村因患白内障失明的84岁老党员吴加正,从20多年积极组织学习到每次党员会议都由家人搀扶前来参加,28年风雨无阻,见证了该村党支部所有的学习活动,也影响带动了全村干部的积极参与。二是建立“师、生”辅学机制。为保证学习的质量,提升学习水平,每个“村务学社”都建立了以退休老教师、大学生党员或大学生村官为教员的“师、生”辅学机制,全街道形成了40多人的“师、生”辅学队伍,以先进的教学思想和学习理念充实完善了“党员学习日”,使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先进性和一定的学习能力,并根据发展需求适当拓展了“村务学社”的学员组成,如横街村成立了村民素质教育学校,组建三套班子、党员、团员、村民代表和妇女等5个学习组,分别根据各自不同特点展开具体学习;大田刘村还特别设立了村级“党校农民书屋”,藏书量达一万多册,丰富了党员的自学生活;三是建立“专、家”助学机制。根据新农村发展需要,各村结合实际,采用养殖专业能手带头、专家学者坐阵指导的助学机制,对党员干部进行农业发展和种养技能相关的专题辅导,提升了党员干部对农村发展、农技应用等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如云溪村,针对水稻、杨梅种植和山羊养殖等群众关注的问题,运用技师讲解授课和远程教育平台相结合的形式,广泛开展培训活动3期,培训党员干部和农民200多人次,使全村杨梅面积从4亩提高到了30多亩,使山羊养殖户年收入人均增长了5000多元。
二、打造“村务议事堂”,形成有力的协作共事机制。一是形成大事商议机制。为了提升党员干部的学习实效,各村党支部利用每月1次或2-3次的“党员学习日”,结合集体经济发展、年度创业承诺、村级财务大额开支、集体资产管理等重大事项进行学习讨论,同时,依托远教平台,构建党员干部自学模式,实现了党员干部间的良性互动、和谐共谋、协作共事的大事商议机制,充分发扬了党内民主和团体协作精神。通过党员干部学习日的实践带动,切实加强了村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增强了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的热情,如山前村顺利拆除老屋315户412间,新建住房约300户,全村98%以上的农户都搬进了小康型住宅;该村先后被列为临海市“魅力乡村”、浙江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二是形成难事破议机制。在学习过程中,各村党支部以村集体发展为要务,以难事破议、矛盾解决为己任,形成了以矛盾调解、治保排查、工作说服、经济推进等为主题的“以学促用、以学促进”难事破议机制,切实推进了村集体建设,在百姓中建立了威信,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甚至还出现了众多被百姓推举而“逼”上台连任多届的党员干部。如大田刘村2003年为发展集体经济,经党支部多次会议讨论决定建设标准厂房,而全村有16个生产队,群众意见多,思想统一难,对此,全体党员干部不断加强政策解读、先进经验、群众心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边推进,边做好亲属、邻居的思想工作,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最终于2005年统一了16个生产小队的意愿,村集体实现土地统一标准化运作,从而实现了村集体年均收入1185.3万元,人均用地收入13076元的突出业绩,充分发挥了农村基层党支部的先进性与战斗力。三是形成好事评议机制。为了更好地推进村级综合实力的发展,党员干部坚持“学用结合、学为民用”的大局意识,在发展集体经济上着力的同时,不忘文化建设,将思想文明建设、文化生活丰富等内容作为学习要点,形成了好事评议机制,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工作水平。如下高村根据村民反映文化娱乐生活太少的实际,在村办公楼设立了专门的图书室、台球室、电脑室等,丰富了党员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建立了一支素质良好、有一定文体技能和组织能力的文体骨干队伍,挖掘并自编自演了腰鼓这种极具当地特色的舞蹈,深受当地村民和各界领导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