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lhjjjcxx@163.com
目 录
● 江南街道“三诊一访”优化便民服务
● 大田街道推行“面对面”工作机制
● 邵家渡街道三举措全面实施村级财务大清理工作
● 杜桥镇建立健全经常性联系群众制度
● 汛桥镇开展“微系列”活动促干部作风转变
● 沿江镇“三化”全面加强作风效能建设
江南街道“三诊一访”优化便民服务。一是常规受理实行“坐诊”制。在建立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分类包干制、责任追究制等基础上,实行“服务无盲区、代办无收费、办理有限时”的公开承诺制,即时受理群众申请,第一时间处置受理事项。截至6月底,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共受理便民服务事项615件,其中即办件591件;上报件26件。二是急事特事实行“急诊”制。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开通“绿色通道”,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做到让群众咨询有信任感、办事有高效感、结果有满意感。针对双休日休息时间,街道实行“急诊制”,特别是针对残疾人证件办理,民政部门开通“绿色通道”,及时解决残疾群众需求。截至目前,共受理急件15起,满意率达100%。三是疑难问题实行“会诊”制。对问题敏感、情况较复杂的事项,由驻村干部采取协助办理、上交街道党工委商议解决,采取集体研究的方式,合力推进问题解决。街道一自然村因新农村建设需要,对村庄进行规划,但因历史遗留问题、村民对政策不了解等原因,导致规划方案不统一,工作运行困难。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对此实行“会诊制”,城建、土管、农办等部门集体研究,找出规划、建房审批等问题的解决方案,使该村工作顺利开展。四是工作实效实行“回访”制。办理结果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查一通报、一通报一处理”,定期核对便民服务登记薄,并采取上门回访、电话回访等方式,了解办事群众对代办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办事效率满意度,及时梳理并反馈回访结果。截至目前,街道共回访群众62次,其中上门回访26次,电话回访30次,群众满意率达到92%。
(江南街道纪工委)
大田街道推行“面对面”工作机制。一是“面对面”访谈“树正气”。依托周一学习夜开展“面对面”访谈活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担任“访谈主持人”,与全体机关干部面对面畅谈街道工作最新动态、最新部署,并随机抽取4-6名机关干部就当前重点工作或驻村工作中遇到的“大事、小事、新鲜事,难事、好事、温馨事”作3-5分钟“自述”,提高干部深入基层的积极性,全面掌握村情民意,树立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良好形象。二是“面对面”交流“凝才气”。“面对面”访谈活动搭建了干部学习交流的新平台,实现群策群力谋突破、共助共进干成事。如针对年轻驻村干部提出的在“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双清”等重点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现场观众”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党员干部在访谈、点评、交流中不断学习充电,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业务能力。三是“面对面”服务“融和气”。推行每周二下村服务日制度,规定服务日上午为“坐诊”,接待群众来电来访;下午为“出诊”,走企入户帮扶;晚上为“会诊”,召集村“两委”成员面对面商议解决群众反映事项;每周一学习夜“复诊”,街道汇总通报完成率,并由街道纪工委督促各驻村干部完成待办事项。“面对面”工作机制运行以来,共为群众办理急事、难事、好事952件,有效提升了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
(大田街道纪工委)
邵家渡街道三举措全面实施村级财务大清理工作。该街道通过村务公开栏改造、财务网络大平台建设、财务重点村全面审计等措施,全面实行村级财务大清理工作,为明年村级换届打下扎实基础。一是每月一汇总,确保交账及时。该街道要求44个行政村村监会在每月10日前交账完毕,由村三资管理中心对各行政村报结帐情况、村账户现金余额情况进行汇总,保证财务公开的及时性。二是每月一碰头,确保运行规范。每月初,街道分管领导召集纪工委、“三资”管理中心及农办等人员对各村财务汇总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对未及时交账及现金余额超1万的村,启动财务监管预警机制,并下发整改意见通知书。目前,已下发整改通知书10份,监管可能出现违法违纪资金100多万元,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是每月一公示,确保监管到位。在村级层面,以固定公开模式,要求各村对集体资产、各类会计报表、政府拨付的专项经费等进行公示;在街道层面,以电子政务公开栏、电子信息平台、短信发送等动态模式,对村级上月未及时报账、现金余额未达到限额的村进行通报。此外将村级财务清理工作列入对村主要负责人及村监会主任业绩考核主要内容,确保取得实效。
(邵家渡街道纪工委)
杜桥镇建立健全经常性联系群众制度。一是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依托该镇政府网平台,拓展和畅通受理渠道,设立廉情专栏,开辟廉情通道,公开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和网上举报平台,多方位、立体化地搭建民意诉求沟通反馈平台,打造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政民互动模式。二是推行“驻村百晓”、干部驻村联户制度。从制度上进一步细化驻村工作要求,推动驻村干部加强与群众的双向联系,完善“百晓”问题设置,重点突出基本村情、村内民宅布局、群众所需所盼等内容。镇主要领导确保每星期下村进企不少于2次,每月下村进企不少于10次,每年遍访所有村,走访调查农户不少于60户;镇其他班子成员确保每星期下村进企不少于3次,每月下村进企不少于12次,每年遍访所联系办事处所有村,每月遍访所有联系户不少于1次,每年走访调查农户不少于80户。全镇驻村干部在所驻村召开重要会议、开展重要经济社会活动、重大村务决策等情况时,必须到会到场,切实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三是深化党员干部民生会客室工作。该镇党员干部民生会客室为党代表和党员群众的沟通交流塑造一个良好的平台。设立民生会客日,健全民生会客日谈心、议事和反馈制度,每月至少开展2次活动。组织党代表参与信访调解,全力配合镇党委政府解决重点信访积案,开展走访、调研活动,调研浙江国际眼镜城、松山区块和城市商贸综合体建设的政策处理工作,全力为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保驾护航。
(杜桥镇纪委)
汛桥镇开展“微系列”活动促干部作风转变。该镇着眼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微系列”活动,微中见大,细中求实,有力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实。一是开展“微讲坛”活动。利用周一学习夜,开展以“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为主题的机关干部“微讲坛”活动,每期安排3-5人发言,全体机关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参加,镇主要领导对发言进行点评。三年多来,累计举办30多期,100多人次上台发言。通过开展“微讲坛”活动,促使机关干部知村情、晓民意、办实事、创业绩。二是开展“微宣传”活动。发挥驻村干部政策法规宣传员作用,利用村支部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宣传十八大精神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指导和帮助他们利用好各项惠农政策,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村容村貌,发展民生事业。今年以来,开展宣传100多场次,受众2000多人次;实施各类项目57个,争取补助资金200多万元。三是开展“微访谈”活动。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机关干部每周至少下村2次,依托“民生会客室”,实行定点坐班、集体座谈、上门走访相结合,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求,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今年以来,累计听取群众诉求300多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0多起,解决民生问题20多件。四是开展“微服务”活动。整合机关和基层站所的资源,组建政策咨询、经济发展、文体康乐、扶贫帮困、平安建设等5个党员服务团,根据基层需要,提供“菜单式”服务,帮助解决重点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今年以来,共走访31个行政村、1000多户群众,收集意见建议50多条,帮助解决各类问题22个。
(汛桥镇纪委)
沿江镇“三化”全面加强作风效能建设。一是深化住夜值班制度。规定每周一为全体住夜日,由书记、镇长带头,确保住夜值班制度不走过场,把住夜值班与听民声、促工作有机结合。坚持2个月以来,周一晚到政府办事的村民人数激增5倍之多,80 %以上的驻村干部均能利用周一晚下村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受到群众一致好评。二是细化驻村实践活动。通过围绕“下基层、抓基层、靠基层”和“知百情、办百事、解百忧”主题的“驻村百晓”活动,强化干部作风,提高服务群众水平。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落实每周至少2天下村时间和每人至少10个联系户制度;建立村情民意百晓簿,及时登记群众意见建议;开设村情民意大家说讲堂,定期交流工作问题;落实村情民意动态督查机制,不定期接受镇督查组对百晓簿解决情况的检查,变单一的知情者为干事者、指挥者、服务者,把驻村实践活动做实、做细。三是强化下村服务体制。建立每周二集中下村接待工作日制度。在村办公楼设立“驻村工作室”,公开驻村干部电话号码、具体接待时间、效能投诉电话等相关信息,每户发放干部联系卡,规范接待登记簿册,落实群众意见整改,严格做到有接待、有登记、有反馈。年底抽取一定比例的被接待群众进行反向评测,作为驻村干部业绩考核的主要指标。
(沿江镇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