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廉洁文化

家风建设与廉政建设

时间: 2017-02-08 00:00:00   来源: 临海市人民检察院   

一、引言

近几年,被查处的贪官背后,往往有家庭成员的推波助澜。对于这些党员干部犯下的罪行,其家人的纵容甚至怂恿“功不可没”。“冰冷的手铐有我的一半,也有我妻子的一半”,这成为了很多落马贪官的悔恨之言。这些党员干部放弃原有的信念、操守,触碰党纪国法的底线,走上犯罪的道路,不仅是为眼前利益所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家人、家风影响。

家庭是社会生活中与个人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家风廉洁是社会廉洁的基础和前提。从打击职务犯罪的工作实践来看,家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既可能是保持廉洁的屏障,也可能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如何发挥家风建设的积极作用,以良好的家风带动党风、政风、民风,继而推动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是当前廉政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家风建设对于廉政建设的作用

党员干部的家风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事,党员干部的家风连着党风、关系政风、影响民风,家风建设是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必然要求。

1、家风正,则党风清。

家教与家风,从来都与党员干部的作风与品质密切相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能不能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能不能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会从家风这个侧面体现出来。家风就像党风的一面镜子,家风的好坏能反映出党风的好坏。在群众的眼里,党员干部在家庭生活中的所作所为与其在工作中对权力的态度是密切相关的,家风影响着党风。[1]因此,党员干部的家风与党风是相辅相成的,家风正,则党风清;家风不正,则党风浊。

2、家风正,则政风廉。

《礼记·大学》里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齐家”作为“治国”的必经环节,是从历史中提炼出的经验智慧,这在当今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家庭是国家的缩影,如果连自己的家庭都经营不好,连自己的家人亲属都管不住,治理国家又从何谈起?如果连家风都无法保持清正,那又如何能奢望政风的廉洁?只有家风正,只有把清正廉洁的道德思想带到家庭生活中,贯穿于和亲友的交往关系中,才能杜绝以权谋私的情况发生,才能真正的做到政风廉。

3、家风正,则民风端。

孔子曾说过,“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也就是说,正人先正己。只要身居官职的人能够正己,那么下面的平民百姓,就都会归于正道。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表率,群众不仅通过观察党员干部的家风来进一步判断和评价党风,而且会把党员干部的家风作为效仿的对象。因此党员干部的家风不仅关乎自己的家庭,更对整个社会都有着重大影响。党员干部的家风好了,就会带动普通群众搞好家风,继而对整个社会形成良好风气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党员干部做到家风正,才能促成整个社会的民风端。

三、党员干部常见的家风问题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家风已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不少党员干部也缺乏对家风的关注,在家风的建设中存在以下几点共性的问题。

1、意识存在偏差

意识决定行动,没有对家风的深刻认识,对家风的重视也就无从谈起。家庭是社会生活中与个人连接最为紧密的部分,高度的信任以及情感的联系导致家庭对于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影响巨大。而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变革时期,思想领域的动荡必然会在家庭生活中有所体现,不同的家风就决定了家庭会成为党员干部维持廉洁的屏障,还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就目前而言,不乏有党员干部缺乏对家风重要性的认识,对树立良好的家风毫无紧迫感和危机感。实际上,如果不重视家风的建设,不仅会断送党员干部的政治生命,还会破坏自己幸福的家庭生活。

2、爱家缺乏准则

关爱家庭、爱护家人,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家庭和睦的基础。但爱家必须有个度,爱有正邪之分,有公私之分,如果把家庭利益看的高于一切,为了谋取非法的家庭利益,不惜动用手中的权力,就会导致国家的公权变成自家的私权,就会导致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有些党员干部,在走上领导岗位之前生活节俭,对于家庭利益和工作权力能够正确看待。但是随着地位的提升、环境的变化,就丢掉了原本的良好作风,热衷于为家人谋权位、谋财富。[2]为此,他们不惜违法乱纪,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党员干部对家人的爱,必须做到有方、有度,必须时刻以党纪国法警醒自己,防止无原则、无度的爱,否则必将走上贪污受贿的犯罪道路,毁了整个家庭的幸福。

3、治家不够严格

目前,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在对党员干部正面拉拢无效的情况下,采用迂回手段,把目标转向党员干部的家庭,如果其配偶、子女一时不警惕或者没有经受住诱惑,就很容易将党员干部拖下水。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成为良好家风的主导者,不仅仅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还要对家人进行教育和引导,对于家人的错误思想和行为要及时批评指正,才能树立起清正廉洁的家风。大多数党员干部对家人的管教都很严格,但是也不乏有因为治家不严而走上贪污受贿犯罪道路的党员干部,他们因忙于公务或疏于管理,在小问题上任由家人胡作非为,在大问题上对他们袒护纵容,最终自己锒铛入狱,整个家庭也支离破碎。

四、以家风建设推动廉政建设的途径

根据前文论述,作为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推动家风建设势在必行。对此,笔者从社会、制度、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建议,希望切实有效地以家风建设推动廉政建设。

1、深化教育引导,树立忧患意识

从社会层面来说,要把加强廉洁家风教育作为一项基础工程,狠下功夫,深化教育形式和内容,使家风教育形成常态化的机制。深化教育引导是推动党员干部树立廉洁家风意识的基础,通过不断的理论灌输和思想砥砺,让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树立起忧患意识,认识到家风建设的重要性。一方面要做到警钟长鸣,用鲜活的例子开展警示教育,通过沉痛的教训,提醒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把良好家风的构建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的力量,同时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手段,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廉洁家风文化氛围。[3]

2、加强制度构建,完善外部监督

从制度层面来说,必须建立起能够切实有效遏制腐败家风、具有实际约束力的监管机制。实践中也证明,没有法律、制度的约束,单靠党员干部的自觉性缺乏成效,并不能有效地推动家风的好转。加强制度构建的当务之急,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对于党员干部工作时间之外的家庭生活领域进行监督。首先,必须将现有的财产收入申报制度以及礼品登记制度上升到法律高度,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形成权威性;其次,建立纪检部门定期巡查制度,对党员干部工作时间以外的活动进行全面考察;此外,对于党员干部的家风监督,还应该加强信息传递,建立起新闻监督、司法监督、民主监督联合运作的全面监督体系。

3、注重家风建设,构筑廉洁防线

从个人层面来说,家风建设的关键还是在于党员干部本身。首先,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党员干部始终是家庭成员的表率,家风正不正,关键在于党员干部这个“主心骨”。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家人,形成良好的家风。[4]其次,党员干部必须爱家有度。对家人的爱必须维持在党纪国法的界限之内,必须做到有方、有度,而不是盲目的爱。另外,党员干部还必须治家从严。不仅仅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还要对家人进行教育和引导,对于家人的错误思想和行为要及时批评指正。只有对自己、对家人的严格要求,才能建设良好的家风,才能将家庭构筑成廉洁的防线。



[1] 朱卫东. 家风连着先进性[J]. 政工学刊, 2005 (9): 50-51.

[2] 王磊. 家风建设: 筑牢领导干部后花园的篱笆[J]. 领导科学, 2013, 33: 039.

[3] 张光焰. 浅析廉政文化进家庭的难点及应对措施[J]. 企业文化, 2013 (8).

[4] 赵达军. 修官德与治家风[J]. 领导科学, 2006 (11): 50-51.

返回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