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7-03-23 00:00:00 来源: 临海廉政网
3月6日晚6时30分,一场题为《精神食粮 六菜一汤》的纪检监察干部读书会在市政府会议室举行,市纪委、监察委机关及市纪委派驻机构全体干部齐聚一堂,就如何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向心力、凝聚力、执行力等内容认真进行交流学习。这是市纪委、监察委采取有力举措加强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纪委坚持“严”字当头,严把进人关、选拔关,狠抓教育培训,持续改进作风,严格管理监督,全力铸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反腐铁军。
“打铁还需自身硬,打铁的人必须是铁打的人,反腐重任还需反腐铁军担。”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委主任黄山河说。
勤练内功 履职尽责
“刚踏入纪检监察工作领域,心里特没底。很幸运,科室里既有老纪检当我‘老师’,又经常性开展案件办理分析会,针对调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指导,让我们这些新进人员迅速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了办案能力。”纪检室干部官州强说。
就纪检室而言,线索查找、调查取证、谈话攻心、案情研判等环节的技能技巧、程序规范、谋略智慧和办案要求等,这些“精华”是办案人员成长亟须的“养料”。为加快提升纪检监察干部业务素质,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市纪委充分发挥业务科室“传、帮、带”的作用,实行“一带一”或“多带一”结对模式,围绕工作经验、做法、体会和学习心得,大家相聚一堂、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让新进的纪检监察干部得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去年以来,我市一线执纪力量大大增强,在市纪委和各派驻机构,不少干部是最近才转到业务岗位的“新兵”,工作经验、执纪能力、知识储备等还显不足。针对这一情况,市纪委着眼于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分期分批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参加纪委业务培训246人次,镇街纪委书记有关业务培训135人次。同时,采取以案代训,上挂下派等形式,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能力。去年共选派15名纪检监察干部参与台州市纪委办案。
与此同时,市纪委还以机关业务讲坛为载体,面向全市纪检监察系统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专题讲座,先后邀请了台州学院纪委书记金先龙等大专院校学者、知名媒体记者前来授课,让纪检监察干部在“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中吃透新政策,悟透新理论,掌握新方法。
压实责任 工作留痕
从承办室的拟稿人、室主任意见,到分管领导意见,分管副书记意见,再到领导批示,全程留痕,一目了然……这在市纪委、监察委是一张最普通不过的签批单。
去年以来,市纪委从强化纪检监察干部管理、健全内控监督机制入手,严格审查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完善请示报告等制度,把依规依纪安全审查的要求贯穿始终。
“全程留痕可以真实反映纪检监察干部履职过程、完整再现履职全景,为责任倒查、追溯问责提供有力依据,从而有效解决了责任虚化、履责弱化、问责淡化等问题。”市纪委、监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让自己人不破纪、不违法、不掉队,就要立规矩。
正籍于此,市纪委通过修订出台《请(休)假制度及外出审批制度》《市纪委派驻机构工作报告暂行办法》《市纪委平时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内部协作制约制度,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自觉接受组织监督,不断拧紧纪律和规矩的“发条”。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的保密意识,通过签订《纪检干部个人承诺书》《纪检干部换届纪律承诺书》《纪检干部保密承诺书》,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人,让纪检监察干部不碰底线,不踩红线;同时还开展涉密文件大起底活动,建设保密室,将涉密文件及重要内部资料集中统一保管,实施保密室进出申报登记制度。一系列快、准、细、实、严的内部强化管理,有效培养了市纪委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的过硬作风。
“优化队伍结构,选拔高素质人才进入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是打造反腐铁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据市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市纪委把坚持“高进、严管、优出”作为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反腐铁军的落脚点。
在实际工作中,市纪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扩大考察范围,对拟任或拟调任纪检监察岗位人员进行系统排查,除被考察对象自身,还将被考察的主要亲属违纪违法情况纳入考察范围,确保把一批素质优秀、经得住考验的干部调整到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坚决杜绝带病提拔、带病转岗等情况的发生。同时,注重将法律、财务等方面的专业型人才调整到纪检监察岗位,并尽量挑选年级轻、能干事的青年干部进入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将一些不办事、“养老型”干部请出队伍,确保队伍的战斗力。去年以来,有9名优秀干部调入市纪委机关, 4名市纪委机关中层干部提拔到副科级领导岗位,这种大力度的交流,让“新同志”在最短时间进入工作,提高战斗力,极大地激发了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加强管理 严防“灯下黑”
近日,有群众向市纪委反映,某镇街纪委书记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存在偏帮徇私情况,可能是收受了对方的贿赂。
收到信访人的举报后,市纪委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人员对信访人所反映的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经核实发现情况失实。尽管如此,市纪委还是立即约谈了这名纪委书记,提醒其不要将自己等同于普通干部,要时刻严守工作规则,做细做好与群众的沟通。
“纪检监察干部如果违纪违法,不良影响更大。”市纪委、监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反腐败不能搞“灯下黑”,纪检监察干部更要放在“聚光灯”下接受监督。
据了解,2016年以来,市纪委干部室共受理涉纪群众举报4件,经过认真核查,对反映失实的3起涉纪信访件及时进行了澄清,保护了纪检监察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对某镇纪委书记私分国有资产,违规发放补贴问题作出留党察看一年,行政撤职处分,进一步净化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严防“灯下黑”现象的发生。
己不正,焉能正人?纪检监察机关不是天然的“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也没有天生的免疫力。严防“灯下黑”,市纪委、监察委出真招见实效——
以“找问题、正自身”专项活动为载体,市纪委、监察委组织每一位纪检监察干部对照自身问题,结合个人情况,开展深入检查,把批评与自我批评融入日常工作意识,通过梳理自身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到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廉政教育,开展党纪知识竞赛、集中收看警示教育片、领导干部轮流上党课等活动,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强调责任担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压实责任;实行一岗双责、一案双查,对于违纪违法的纪检干部,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也要追究其直接领导人的责任。
……
同时,市纪委、监察委还充分利用临海廉政网、“临海清风”微信公众号等新传播平台,及时向每位纪检干部推送廉政预防讯息,做到早提醒;制定谈心谈话安排表,由班子成员带头,一级谈一级,定期与所分管的干部进行谈心谈话活动,及时掌握谈话对象的工作及生活状态,对发现的纪检监察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抓早抓小,做到早发现早纠正。去年以来,市纪委班子成员共谈心谈话6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