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专栏

以打铁精神,铸“反腐利刃”

时间: 2025-10-28 16:26:58   来源: 宣传教育室   

坊间有云:“天下三大苦:打铁、撑船、磨豆腐。”浙江临海张家渡匠人,却于“三大苦”之首的打铁营生中,淬炼出“千锤不折、百炼尤刚”的品格,将铁艺打造成地域名片。清咸丰年间,铁匠许永湖、许永潮兄弟为军队铸刀,其刀口锋利、制作精良,受到军方青睐。从此,张家渡铁艺在临海西乡一带有了口碑,并逐渐声名远播。百余年来,许氏后人子承父业,铁匠手艺代代相传,其中纯手工打造的菜刀,既是百姓厨房“当家利器”,更是承载“精工坚守”的传家宝。2017年6月,“张家渡菜刀制作技艺”入选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门手艺获得长久生命力。

凝视一把张家渡菜刀的诞生过程,恰如见证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成长历程——从质朴的铁坯到锋利的刀刃,需要承受红炉猛火的淬炼,成千上万次锤炼,这不仅是意志的考验,更是初心的磨砺。

选材精当,铸牢忠诚之基。打铁之始,选材为要。优质的原材料是锻造利器的根本,若材质不纯,纵后续工序再精,亦难逃 “一敲即裂、一用即钝”。纪检监察干部的培养,同样始于“选材”。政治品格就是这块“铁坯”最核心的材质,“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精神信仰。若信仰根基不牢、政治立场不稳,就如同掺入杂质的铁料,外表坚硬却内藏脆弱——面对“围猎”易防线失守,遭遇压力易退缩“躺平”,陷于人情易模糊原则。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当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筑牢根基,用“绝对忠诚”铸就精神脊梁,在理论学习中深化认识,在政治历练中锤炼党性,始终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唯有如此,才能在风雨来袭时岿然不动,在纷繁复杂中明辨方向,为后续的成长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千锤百炼,磨砺担当之能。“好书不厌百回读,好铁须经三回炉。”张家渡菜刀的锻造要历经选材、起炉、嵌钢、淬火等十余道工序。炉火温度的高低、锻打力度的轻重、淬火时机的把握,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匠人的经验与智慧。正是这反复的锤炼,让普通的铁块脱胎换骨,成为锋利耐用的利器。纪检监察干部的成长亦是如此。初入队伍时,如同未经打磨的铁料,满腔热忱而历练尚浅,唯有沉心静气,保持“空杯心态”,在“学中干”与“干中学”的循环往复中潜心磨砺——于党章党规中探寻纪律的标尺,于典型案例里领悟执纪的精髓,于前辈言行间汲取实践的真知,于群众呼声中把准监督的方向,方能不断锤炼监督执纪问责的过硬本领,锻造出能扛重任的硬脊梁、铁肩膀。

守正创新,激活奋进之力。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随着机器生产替代了手工制作,打铁这个行业逐渐面临淘汰的边缘。面对时代变革,张家渡的铁匠们没有被打倒,他们既坚守“手工锻造、匠心品质”的传统精髓,更以勇立潮头的胆识开拓新局——开设非遗工坊传承技艺,借助线上直播展现匠心,融入现代审美重塑形态,让百年技艺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纪检监察干部同样站在守正创新的时代关口,既要坚守“忠诚履职、执纪为民”的初心根本,牢牢把握政治监督的核心定位,以铁的纪律维护党纪国法的刚性权威;更要以敢闯敢试的魄力回应时代需求,通过积极探索公权力大数据监督,深化运用“室组地”联动监督,创新升级警示教育内容形式等路径,让纪检监察工作在守正中夯实根基,在创新中破解难题,在实践中检验成效,为全面从严治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打铁,是一门功夫,更是一场修行。纪检监察干部唯有夯实如铁之信念、淬炼如钢之真工、永葆与时俱进之锐气,方能真正成为一把能劈波斩浪、攻坚克难的“反腐利刃”,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书写无愧于青春、无愧于初心的忠诚篇章。


返回 打印本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