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07 09:22:10 来源: 宣传教育室
莫负春光,且饮春茶。眼下正值春茶生产、上市时节,从绿意盎然的江南丘陵,到云雾缭绕的云贵高原,漫山遍野的茶园里,处处可见茶农们的繁忙身影。“茶之为物,擅欧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当我们将春茶捧在手心,也握住了人与自然的纽带。茶芽从枝头摘落,历经“风雨”,最终化为杯中澄澈。这一过程,何尝不是生命的隐喻?人生如茶,终有回甘,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当以茶为镜,修炼“三心”。
于采茶中修返璞归真的初心。茶道至简,贵在守真。宋徽宗于《大观茶论》记载:“用爪断芽,不以指揉,虑气汗熏渍,茶不鲜洁。故茶工多以新汲水自随,得芽则投诸水。”其中,“爪”指的是指甲,意为用指甲轻掐,避手指揉搓,且需将新采的芽叶即刻浸入水中,恐汗气污了茶之清韵。现代采茶虽不需“汲水自随”,却仍讲究“三不采”:雨天不采、露重不采、芽叶不净不采,看似苛求品质,实则磨砺茶人“守真”的定力。守“茶之真”如此,守“心之真”亦然。纪检监察干部身负正风肃纪、维护政治清明的重任,需以茶农精神砥砺政治品格、培植政治操守——持初心以固志,去杂芜以立身,扬清气以率众,既做政治生态的“护林员”,更当自我革命的“排头兵”,把“时时勤拂拭”融入日常,“事事抓自省”做在平常,在风浪考验中永葆为党为国“赤子心”。
于制茶中修奋辑笃行的匠心。从天然青绿的片片茶叶到香醇甘甜的一杯茗茶,离不开摊晾、杀青、揉捻、烘焙、冲泡等一道道磨砺、升华的精细工序。纪检监察干部的成长成才,恰似茶叶蜕变的历程,倘若没有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中提升素养,没有在监督执纪、审查调查的最前沿摸爬滚打,难以实现清香扑鼻、苦后回甘。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温室”难以培养出壮实鲜活的芽条,逆境与挑战才是纪检监察干部成长的最佳催化剂。我们要坚决破除“差不多”心态,“躺平”心理,用“严、细、实”的标准衡量每一个工作环节,用“零容忍”的态度深挖每一处贪污腐败,用“永远在路上”的使命担当护航民生福祉,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征程中彰显新时代纪检风采。
于品茶中修浮沉坦然的澄心。“嫩芽清风骨,玉液净心身。”茶叶凝聚雨露,其“性洁不可污”,入水舒展之际,或沉或浮,始终不改其芳冽本色。这番起落,恰似人生际遇之变幻,尤值得纪检监察干部静心体悟,涵养“沉得扎实、浮得清醒”的智慧与格局。面对艰难逆境,当如茶叶沉杯,“沉”住心态强本领,始终做到不急不躁涵养定力,不折不扣锤炼能力,不怨不尤砥砺担当,积蓄稳扎稳打的成长动能;面对诱惑考验,当效茶叶浮盏,“浮”出名利守气节,始终以党章党规为指引,以“白袍点墨,终不可湔”为警醒,在鲜花掌声中警惕“围猎”陷阱,于利益诱惑前守住精神堤坝,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锤炼“茶色不褪,其质愈坚”的纪律作风,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临海篇章注入源源不断的“廉洁动力”。
春山可望,岁月可为。在激浊扬清的征程上,纪检监察干部需修茶之品性,以初心励品格、以匠心铸铁骨、以澄心丰廉韵,方能于时代浪潮中稳舵定向,在风雨考验前淬火成钢,终以浩然正气涤荡阴霾,奏响民族复兴的清正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