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专栏

纪检监察干部要当好“变脸”干部

时间: 2025-07-07 10:22:17   来源: 宣传教育室   

“忽现威严忽露笑,瞬间展现千般情”。川剧变脸起源于清乾隆、嘉庆年间,是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其通过“抹脸”“吹脸”“扯脸”等技法快速变化多色脸谱,表达剧中人物喜怒哀乐,推动情节起承转合,是我国传统戏曲中的璀璨瑰宝。

变脸艺术之所以能够传承百年而不绝,在新时代更加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不仅是因为技法——其绝在快,其巧在藏,以丝线牵引脸谱瞬转,“披风一展,一瞬光华”,川剧大师彭登怀甚至创下“25秒变14张脸”的纪录,更因为其妙在神,“色随情动,脸为心镜”红脸忠勇、黑脸刚直、白脸奸诈……变幻的脸谱是角色情感的爆发式外化、精准化演绎。比如《白蛇传》中,铙钵童子连变八张脸,从绿脸惊怒到红脸暴戾,层层剥笋般揭示其内心激荡。

正如剧情跌宕起伏,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千变万化,既要祛除沉疴,又要激扬清流,工作形势十分严峻。面对形形色色的监督对象,纪检监察干部作为正风肃纪反腐的主力军,当活学活用“变脸”技艺,用好“三色”脸谱,既彰显执纪执法之锋芒,又体现治病救人之温情,刚柔并彰、宽严相济,不断构筑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要勇唱“黑脸”,铁面执纪扬正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猛药去疴、重点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当今雷霆正风反腐的高压之下,仍有少数干部理想信念偏移,思想观念错位,认为力度该“收一收”、节奏该“缓一缓”、油门该“松一松”了,导致风腐问题潜滋暗长、隐形变异,有的“吃心不改”,通过学校食堂违规报销、虚开发票套取经费、不吃公款吃老板和吃公函等手段违规吃喝;有的“贪心不忘”,通过线上转账、微信红包等方式违规收送礼品礼金,以入股投资、房产交易等合法市场交易形式为掩盖行受贿之实,等等。深入面对这些顽瘴痼疾、顶风违纪违法者,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反腐败斗争中的“战士”,必须要深刻认识“小事小节论”“影响发展论”“行业特殊论”等错误思想的深远危害,自觉站稳政治立场,把脸“黑起来”,把一严到底、越往后越严的信号“树起来”,无论职务高低、背景深浅,当好党纪国法的“执剑人”,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寸土必争,让“不敢腐”的震慑持续生威、入脑入心,持续转化为不想腐的自觉。

要敢唱“红脸”,直面未病强预警。“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一些党员干部走上违纪违法道路,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都会出现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在一些重要的节点,如果组织帮忙踩一脚刹车,或者他人能够及时拉一把、大喝一声,他们就不会在错误道路上越滑越远。纪检监察干部要精准把握“严管”与“厚爱”的辩证关系,深刻认识到“严管”就是“厚爱”的本质,自觉杜绝“好人主义”,不当“甩手掌柜”,耕好监督执纪执法责任田,把脸“红起来”,把第一种形态堤坝“筑起来”,抓早抓小、及时预警,严防因提醒不够、批评教育不力,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网开一面、法外开恩等,导致干部“小毛病”变成“大病灶”,养痈遗患。

善唱“白脸”,笑面化雨促新生。“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全面从严治党主要任务之一是惩恶治腐,但其最终目的不是要把人管死,让干部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搞成暮气沉沉、无所作为的一潭死水,而是要把“队伍管活”,通过严管厚爱,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形成崇廉拒腐浓厚氛围,培树勤廉并重用人导向,让想干事者有机会,有能力干事者有舞台,干净干事者有底气,持续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监督执纪执法并非冰冷惩戒,还当如良医治病,惩处“祛疾”并非终点,扶助挽救才是深意。纪检监察干部要把扮好“白脸”,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对于非原则性错误或真心悔改者,精准定责问责追责,让被惩处者服气,取得“三个效果”的统一;对于知错能改、积极整改者,要及时开展回访教育,卸其思想包袱,助其“回炉”重塑、“淬火”成钢,重燃干事热情;对于受诬告者,要坚决开展澄清正名,为受诬告者撑腰鼓劲,不断彰显监督执纪执法工作“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核心价值。

纪检监察工作的“变脸”艺术,绝非世故圆滑,而是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智慧应对与坚定担当。让我们将每一张“脸谱”都化为赤胆忠心的映照,每一次“变脸”都化作激浊扬清的实践,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注入新的强大动能。


返回 打印本页